政府于二零一五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以九龙东为试点,研究发展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因此展开「发展九龙东为智慧城市区-可行性研究」(本研究),从发展策略、挑战、限制和机遇方面探讨其可行性。于本研究中,我们为九龙东制订智慧城巿框架和倡议书,以及建议智慧城市措施和其推行策略。透过公众参与,我们致力推广智慧城市发展的效益和提高大众意识,把九龙东发展为一个智慧、可持续及宜居住的社区。
我们建议了各项可于九龙东落实的智慧城巿措施。这些建议呼应了我们为九龙东制订的智慧城巿框架,当中包括加强流动性与可行性、善用资源与改善环境、以及增添社会经济活力。
我们亦推行概念验证,以展示智慧城巿发展对社会的效益,了解扩大应用规模的可行性。
本研究已于2019年12月完成。本研究之建议已总结于行政摘要。
建议框架的构想来自我们的愿景及对九龙东现况的了解。它包含了以下三个层次:
框架的核心着重以人为基础,透过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平台,凝聚各界人士互动和合作,促进发展及推行不同的智慧城巿措施。
框架的中层是智慧城巿措施的重点策略范畴,当中包括 (1) 治理及社会经济活力、(2) 资源管理及城市环境和 (3) 流动及易行,推动九龙东成为宜居、宜业及宜游的地方。
框架的外围利用资讯及通讯科技以加强智慧城巿措施的成效。它是每个重点策略范畴推行智慧城市措施的关键促成因素。
良好的流动性可大幅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研究建议推行与下列目标一致的短期(至2020年)及中长期(2020后)智慧措施,以增强九龙东区内人和货物的流动性,特别是在已建的观塘及九龙湾商贸区:
「我的九龙东」中的「易行」功能提供一个能配合个入用户需要及喜好的导向工具,而「主题导赏」及「个人化导赏」功能使在九龙东步行更有趣味。
建议措施:
「易行」
「主题导赏」及「个人化导赏」
智能路口
开发运用科技的系统,例如影像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扩增实境定位等技术。将以上科技与非路旁停车场实时空置车位资讯和实时交通速度情况整合,便可更善用道路和非路旁停车场的使用。
建议措施:
路旁上落货区监察系统
违例泊车监察系统
实时道路工程资讯
「易泊车」
为了尽量减少交通挤塞,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于自驾。应提供有关公共交通服务的资讯,协助瞬时路程决定和旅程规划。
建议措施:
公共交通资料
低碳公共交通模式提供一个极好的另类选择使旅程畅顺以及改善空气质素。
建议措施:
电动及无人驾驶巴士
骑单车
在九龙东转型为第二个核心商业区的过程中,经常面对减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碳足迹的挑战,并需保持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以及兼顾在该区工作或生活的市民的福祉。要创造和维持高质量的环境,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还需要充份利用私人机构的参与。本研究建议推行符合下列目标的智慧措施:
智慧基建在区域及住户层面包含具备资源效率的方式。
建议措施:
区域供冷系统
废物和回收物料处理
家居能源监察系统
活化水体除了可以推广绿化、生物多样性、美化及近水活动,同时亦可实现有效排水能力。
建议措施:
活化明渠
透过创新科技持续改善城市效率和公共资产的管理,提升城市应变能力、推广社区共融和提升社会经济活力。本研究建议推行符合下列目标的智慧措施:
通过创新科技改善城市效率和资产管理,以加强城市应变能力,推广社区共融和提升社会经济活力。
建议措施:
智慧人流管理系统
为使各界别参与智慧城市发展,已建议透过加入新卖地条款和进行概念验证测试等措施,展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
建议措施:
卖地条款
概念验证测试
发展创新科技方案以更妥善地管理大量的政府资产和更有效率及有效地安排保养。
建议措施:
智慧路灯
智慧排水系统
智管网
人口老化除了为社会带来挑战,更提供创新方案的机遇,促进社区共融。
建议措施:
智慧行人过路处
资讯及通讯科技能实现不同装置之间的连接。通过使用传感器和通讯网络,可以轻易地收集和分享数据以支持智慧城巿措施的发展。本研究建议推行符合下列目标的智慧措施:
一个为九龙东而设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对开发各种可促进各方协作的方案至为重要,能提供更多机会和价值创造。
建议措施:
多功能路灯
多元的电讯方案,包括跨境连接、数据中心和云端服务已发展起来。一个高速而复盖范围大的通讯服务能够促进传感网络和实时数据传输,加强城市管理。
建议措施:
流动通讯的发展
Wi-Fi基建
空间数据已成为建设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建立一个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以分享和分析空间数据。
建议措施:
数据标准化
建立创新平台能促进政府部门、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其他持份者及公众之间的共同创造及跨界别合作,以实现智慧九龙东的愿景。
因应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收集到的意见及已制定的框架策略,概念验证测试正展示智慧城市发展的好处;而各个合作项目也正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愈来愈多单位正携手共同创造一个智慧及可持续的城巿,并以九龙东作为起点。
我们鼓励各方利用九龙东作为试点,探索智慧城市发展,并于各项目中接触不同的持份者,例如研究机构、学术机构、资讯及通信科技业界、公用事业和公共交通公司、专业团体、土地拥有人和发展商、物业管理界、建筑物业主及停车场经营者。
发展智慧城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支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研究项目申请基金资助,并促进政府部门和研究人员之间的联络。通过我们的支持,研究课题包括九龙东的室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树木风险预警系统、空气质量预测系统、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个性化出行体验,及未来智慧城市的成本效益分析框架等项目已获得经费。
通过我们的协助,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亦已建立一个智慧能源社区,涵盖启德发展区的部分私人发展。
九龙东为智慧城市项目提供试点或示范场地,透过三方合作(即政府、私营机构和专业/学术机构)发挥最大的合作创造协同效应。 我们继续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展创新的智慧城市方案。 一些例子包括:
从本研究的概念阶段开始,我们参与了各种探索和协作学习、经验分享和联系网络活动,包括参观、讨论、研讨会、论坛和会议、作比赛评判,以建立跨界别及多层的协作和夥伴关系,涵盖本地和海外持份者。
除了支持教育局进行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我们亦向小学、中学及大学学生分享九龙东智慧城市的经验,参与本地大学和非牟利机构举办的STEM比赛、研讨会及工作坊。
政府于二零一五年施政报告提出以九龙东为试点,研究发展智慧城巿的可行性。
我们希望透过倡议书鼓励各界与政府携手共建一个可供巿民工作、居住和游玩的智慧九龙东。各界可藉此机会参与和发挥智慧城市的最大潜在效益。
我们重视在九龙东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参与和共同创造的重要性。我们举办了简报会、会议、工作坊和其他活动,旨在提高各持份者(包括公众)的认知及促进他们的参与,以确保社区的期望得到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