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九龍東為智慧城市區 – 可行性研究

概述

政府於二零一五年的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研究發展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因此展開「發展九龍東為智慧城市區-可行性研究」(本研究),從發展策略、挑戰、限制和機遇方面探討其可行性。於本研究中,我們為九龍東制訂智慧城巿框架和倡議書,以及建議智慧城市措施和其推行策略。透過公眾參與,我們致力推廣智慧城市發展的效益和提高大眾意識,把九龍東發展為一個智慧、可持續及宜居住的社區。

我們建議了各項可於九龍東落實的智慧城巿措施。這些建議呼應了我們為九龍東制訂的智慧城巿框架,當中包括加強流動性與可行性、善用資源與改善環境、以及增添社會經濟活力。

我們亦推行概念驗證,以展示智慧城巿發展對社會的效益,了解擴大應用規模的可行性。

本研究已於2019年12月完成。本研究之建議已總結於行政摘要

智慧九龍東框架

建議框架的構想來自我們的願景及對九龍東現況的了解。它包含了以下三個層次:

創新平台

框架的核心著重以人為基礎,透過營造一個鼓勵創新的平台,凝聚各界人士互動和合作,促進發展及推行不同的智慧城巿措施。

重點策略範疇

框架的中層是智慧城巿措施的重點策略範疇,當中包括 (1) 治理及社會經濟活力、(2) 資源管理及城市環境和 (3) 流動及易行,推動九龍東成為宜居、宜業及宜遊的地方。

資訊及通訊科技

框架的外圍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以加強智慧城巿措施的成效。它是每個重點策略範疇推行智慧城市措施的關鍵促成因素。

資訊及通訊科技

流動及易行

良好的流動性可大幅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本研究建議推行與下列目標一致的短期(至2020年)及中長期(2020後)智慧措施,以增強九龍東區內人和貨物的流動性,特別是在已建的觀塘及九龍灣商貿區:

流動及易行

易行九龍東

「我的九龍東」中的「易行」功能提供一個能配合個入用戶需要及喜好的導向工具,而「主題導賞」及「個人化導賞」功能使在九龍東步行更有趣味。

建議措施:
「易行」
「主題導賞」及「個人化導賞」
智能路口

更好的路旁活動管理

開發運用科技的系統,例如影像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擴增實境定位等技術。將以上科技與非路旁停車場實時空置車位資訊和實時交通速度情況整合,便可更善用道路和非路旁停車場的使用。

建議措施:
路旁上落貨區監察系統
違例泊車監察系統
實時道路工程資訊
「易泊車」

鼓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為了盡量減少交通擠塞,鼓勵公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於自駕。應提供有關公共交通服務的資訊,協助瞬時路程決定和旅程規劃。

建議措施:
公共交通資料

環保的運輸方式

低碳公共交通模式提供一個極好的另類選擇使旅程暢順以及改善空氣質素。

建議措施:
電動及無人駕駛巴士
騎單車

資源管理及城市環境

在九龍東轉型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的過程中,經常面對減少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和碳足跡的挑戰,並需保持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以及兼顧在該區工作或生活的市民的福祉。要創造和維持高質量的環境,不僅需要現代化的公共基礎設施,還需要充份利用私人機構的參與。本研究建議推行符合下列目標的智慧措施:

資源管理及城市環境

具資源效率的基建

智慧基建在區域及住戶層面包含具備資源效率的方式。

建議措施:
區域供冷系統
廢物和回收物料處理
家居能源監察系統

藍綠基礎設施

活化水體除了可以推廣綠化、生物多樣性、美化及近水活動,同時亦可實現有效排水能力。

建議措施:
活化明渠

治理及社會經濟活力

透過創新科技持續改善城市效率和公共資產的管理,提升城市應變能力、推廣社區共融和提升社會經濟活力。本研究建議推行符合下列目標的智慧措施:

治理及社會經濟活力

城市應變能力

通過創新科技改善城市效率和資產管理,以加強城市應變能力,推廣社區共融和提升社會經濟活力。

建議措施:
智慧人流管理系統

實施模式

為使各界別參與智慧城市發展,已建議透過加入新賣地條款和進行概念驗證測試等措施,展示智慧城市發展帶來的好處。

建議措施:
賣地條款
概念驗證測試

資產管理

發展創新科技方案以更妥善地管理大量的政府資產和更有效率及有效地安排保養。

建議措施:
智慧路燈
智慧排水系統
智管網

社區共融

人口老化除了為社會帶來挑戰,更提供創新方案的機遇,促進社區共融。

建議措施:
智慧行人過路處

資訊及通訊科技

資訊及通訊科技能實現不同裝置之間的連接。通過使用傳感器和通訊網絡,可以輕易地收集和分享數據以支持智慧城巿措施的發展。本研究建議推行符合下列目標的智慧措施:

資訊及通訊科技

物聯網

一個為九龍東而設的物聯網生態系統,對開發各種可促進各方協作的方案至為重要,能提供更多機會和價值創造。

建議措施:
多功能路燈

通訊網絡

多元的電訊方案,包括跨境連接、數據中心和雲端服務已發展起來。一個高速而覆蓋範圍大的通訊服務能夠促進傳感網絡和實時數據傳輸,加強城市管理。

建議措施:
流動通訊的發展
Wi-Fi基建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空間數據已成為建設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建立一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以分享和分析空間數據。

建議措施:
數據標準化

創新平台

建立創新平台能促進政府部門、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其他持份者及公眾之間的共同創造及跨界別合作,以實現智慧九龍東的願景。

共同創造

因應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收集到的意見及已制定的框架策略,概念驗證測試正展示智慧城市發展的好處;而各個合作項目也正促進智慧城市發展。愈來愈多單位正攜手共同創造一個智慧及可持續的城巿,並以九龍東作為起點。

跨界別合作

我們鼓勵各方利用九龍東作為試點,探索智慧城市發展,並於各項目中接觸不同的持份者,例如研究機構、學術機構、資訊及通信科技業界、公用事業和公共交通公司、專業團體、土地擁有人和發展商、物業管理界、建築物業主及停車場經營者。

發展智慧城市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支持與智慧城市相關的研究項目申請基金資助,並促進政府部門和研究人員之間的聯絡。通過我們的支持,研究課題包括九龍東的室內外地理信息系統、樹木風險預警系統、空氣質量預測系統、使用數據挖掘技術個性化出行體驗,及未來智慧城市的成本效益分析框架等項目已獲得經費。

通過我們的協助,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亦已建立一個智慧能源社區,涵蓋啟德發展區的部分私人發展。

九龍東為智慧城市項目提供試點或示範場地,透過三方合作(即政府、私營機構和專業/學術機構)發揮最大的合作創造協同效應。 我們繼續鼓勵大學和研究機構發展創新的智慧城市方案。 一些例子包括:

知識型發展

從本研究的概念階段開始,我們參與了各種探索和協作學習、經驗分享和聯繫網絡活動,包括參觀、討論、研討會、論壇和會議、作比賽評判,以建立跨界別及多層的協作和夥伴關係,涵蓋本地和海外持份者。

除了支持教育局進行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我們亦向小學、中學及大學學生分享九龍東智慧城市的經驗,參與本地大學和非牟利機構舉辦的STEM比賽、研討會及工作坊。

倡議書

共建智慧九龍東

政府於二零一五年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研究發展智慧城巿的可行性。

如何參與?

我們希望透過倡議書鼓勵各界與政府攜手共建一個可供巿民工作、居住和遊玩的智慧九龍東。各界可藉此機會參與和發揮智慧城市的最大潛在效益。

社區參與

我們重視在九龍東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社區參與和共同創造的重要性。我們舉辦了簡報會、會議、工作坊和其他活動,旨在提高各持份者(包括公眾)的認知及促進他們的參與,以確保社區的期望得到充分考慮。

第一階段公眾參與 – 巡迴及流動展覽 (7.11.2016-6.1.2017)

第一階段公眾參與 – 焦點小組會議 (7-13.11.2016)

第一階段公眾參與 – 社區工作坊 (12.11.2016)

第一階段公眾參與 – 智慧城市展覽 (7-13.11.2016)

第二階段公眾參與 – 研討會 (5.1.2019)

第二階段公眾參與 – 巡迴展覽 (5.1.2019-9.3.2019)

第二階段公眾參與 – 公眾論壇及技術展覽 (23.2.2019)

相關資料